随着年龄越长,记忆力越差,这是一个正常老化的过程;然而有一些人,却是因为「环境助长」,他才表现出记忆力不好的样子。
有部分很体贴父母亲的儿女,在生活中刚开始遇到长辈问「星期几?」,马上就回答:「今天是星期一啦。」若长辈问:「我的大孙子去哪里了啊? 」也是马上就告诉他;要是问:「我忘记锁钥放在哪里?」,子女晚辈更是马上就帮忙找。
其实,家人往往忽略了这些看似孝顺的举动背后,反而让长辈们更顺理成章习惯问问题,因为「记性不好」不是一夕被改变的。
我们换个角度想想,如果每一件事都有人为你处理好、记好、做好;你还会想要自己去记、去想、去做吗?还是觉得有人帮忙就让他们去做吧?到最后就演变成每件事情,长辈都会回答:「忘记了」。
另外也有一种可能,在初期,因为某些原因使长辈没能记得一些事情,他们便因此认为自己记忆力不好,开始常常把记忆力差挂在嘴边。这类的人,因为常常如此「认为」,每每遇到需要记得的事情,就说:「我记忆力不好、记不起来。」
渐渐地,几乎变成反射动作或自动化反应了,每问必答,而且不需要时间思考,直觉反应就是如此。
再想想看倘若你一直相信自己:「记忆力不好」或是「记不起来」,你还会想努力思考、回忆事情吗?因此,心理学上的「自证预言」(注:self-fulfilling prophecy 当你相信什么事情会发生,它就必然成就。)就会发生,每次发生,长辈就更加的确信自己记忆力不好。
这些问题很多都是表面上的问题。但实际上,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不少个案,是有能力记得事情的,特别是当他们遇到想要记得的事,也就是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时。
例如,有些高龄者很在意祭奠先人这件事,他也许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都不记得今夕是何夕,但祭奠的日子他却记得——这跟我们所认为的记忆力不佳的问题有些违背。
但往往家属会忽略这些情形,再加上这些事情发生的次数较少,容易被认为是理所当然。
还有一种状况是,家属认为他们很注重长辈的记忆力,可是随着时间、环境的改变,我们的观察方式就要跟着改变。
譬如过去每周三是长辈该倒垃圾的日子(这是他一周里面唯一需要负责的工作),所以他就会特别记得星期三,但对于其他的日子,就会不记得今天是星期几。当家里为了照顾他而请了一个保姆之后,倒垃圾的工作就被保姆接手,他就不会再去记哪一天是周三了。
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位长辈的记忆力不好时,我们可以去分析,他的问题到底是动机不高?还是能力不好?如此我们才能知道他们真正样子,而不只是用表象去判断。
临床心理咨询师的温馨提醒:
1.当感觉很多事情都说忘记了时,试试找一找是否有些事情记得起来,有些事情记不起来。
2.如果能选择事情去记的人要是正常的人才能做到的事。